英语论文写作中很重要缺被忽略的点你有吗?

3年前 579次浏览 英语论文写作中很重要缺被忽略的点你有吗?已关闭评论

英语论文写作中很重要缺被忽略的点你有吗?今天没有开场白,需要论文代写?请直接联络客服

论文的题目要清晰,明确地表达文章的内容,不要用一些中性词。

比如,常识告诉我们,给农田施肥就会提高作物产量,现在一项研究工作就是要证明这个问题,然后一篇最直观、最流行的文章就是《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初步分析)》。这本书很切合实际,但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题目,甚至换个说法,都比这本书更吸引人,也更能吸引人读。你不信?我们不妨来试试!比如,根据实验,得到了很好的结果,与常识和假设相符,不妨信心满满地用具体的、明确的说法,可斩钉截铁地给个朴素的题目“施肥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施肥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二倍”、“施肥增加了农作物果实分配比例”、“施肥降低了作物营养器官的生长时间”等等,这种信心从题目开始就会感染读者,让他们很乐意引用你的工作;如果你的实验结果支持“施肥对农作物产量没有影响”、“施肥虽然增加了作物生物量却降低了果实产量”等等,这些都是负面结果了,虽然也很朴素的题目,但与常识相左的说法往往会引导大家想看个究竟,几乎不用修饰什么,就更能吸引眼球。现在,你有没有感觉“施肥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这个题目有什么不好?其实,任何处理都可能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的,所以,“......对......的影响”这样的题目,往往让人感觉是没有明确结果的常识性研究,至少研究者自己对结果的意义是没有太多信心的。由此可见,信心十足的朴素题目比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题目要好得多!

 

引用参考文献,并非越多越好

 

多引用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理解为相关研究比较热门,但同时也说明这个领域的研究已经足够了——而您的文章是多一篇不多,少一篇不多?有时一个句子后面加十个甚至更多的参考文献,真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如果这个句子的所有内容都被这么多文章所认可,那么在这个行业里应该成为常识了吧,还需要加参考文献干什么?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越容易找到相关证据和主张支持的东西,越已达成共识,反而越难找到资料,越有可能成为新发现的来源。因此,不要在形式上增加任何一种参考资料。而正确的方法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不要用参考书来表达清晰、接近一般知识的内容,尽量不要添加。但另一方面,对文章主要内容提供重要支持与支持的文献必须引用。如此处理,同时也杜绝了那些无相关文献引证的喧嚣,这其实也是科技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

 

文章的篇幅,并非越长越好

每个人都知道这句话,但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忘记了,或后来懒得去精练。同学们一开始写文章,能一气呵成的不多,文章写作的战线拉得很长,再写的时候,已经忘了前面写的是什么,所以重复、冗余的废话特别多。此外,为了证明自己看过很多材料,将相关、无关的内容不断增加,文章总是在做加法,篇幅越来越长,主题越来越不明显,最后自己都迷失在文章的陈述中了。遇到这样的作文,要学生进行精简,学生往往特别舍不得,说:“这些话我费劲才凑出来的!”我就反问学生:“为什么要凑句子呢?”事实上,很多杂志上的文章一般都只有最多字数的要求,而对最低字数的要求却很少。把一大堆废话凑在一起,简直是多此一举。再加上功利一点,文章字数多了,出问题和错误的机会也增加了,让人家挑刺的可能性也增加了,如果要送到其他英文编辑公司做文字编辑,字数多了也需要更多钞票吗?但是,问题并不在于这些,而是太多文字的文章很难找到审稿人。作为一名审稿人,至少我自己是这样对待这些长篇的,看到这些长篇,我当然要回避,我认为审稿人应该不在少数。尤其是对那些简单、直截了当地把关键问题讲清楚的文章,我很喜欢阅读。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自己也很难理解这个问题,有时让学生参与审稿,他们对这方面的感受也很深,再写的时候会好一些。

 

文章修改中对待审稿意见应该不亢不卑

第一,我们应该尊重那些审稿人, SCI的审稿几乎都是免费的,要人家静下心来认真拜读你可能水平不高的论文,本身就值得我们尊敬。并不夸张地说,在你的文章发表之前,甚至发表之后,很少有人能像审稿人一样对你的文章进行认真的体会和分析。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首先应该充满感激,同时也要认真地思考和理解他们提出的每一种观点,甚至是近乎苛刻的观点,这是一个前提,这就是我所说的“不过分”。不过这一点大部分人还是可以做到的,毕竟人家还是局部地决定了你文章的生死权。但是,很多学生在处理审稿意见时表现出“不卑不亢”,这看起来更难些。因为在信件中,编辑总是站在审稿人的角度,所以不敢把审稿人的意见写出来,即使是一些误解或错误的建议,也总想着要把它写出来。很明显,这种态度也不正确。比如《SCI期刊》的审稿采用了同行评议(peerreview),即撰稿人和审稿人是同行,多数时候应该是水平相当的,而国内喜欢将论文翻译成“专家审稿”似乎是一种误导!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有些作者专注于较新的领域,他们钻研这一领域三年都应该会有专家,至少比别人更了解自己的领域,所以这些作者本身就是这一领域的专家。由此可以看出,在进行修改和回复审稿人的问题时,应该是同行或专家之间讨论问题,而不是下级对上级的答复那样唯唯诺诺,自信很重要!与审稿人在心平气和的讨论问题时要怀着感激的心情,这是我们对审稿人应有的态度。

 

对于大多数科研人员来说,创新,尤其是源头创新,是一件可望而不可求的事情。每个人看起来整天跟风临摹,很难理解创新什么时候来敲门。尽管创新的基本特征是新颖性,但构建新思想的模块可能隐藏在常见的老知识中。所以,完全把非常规知识和传统知识结合起来,并从中寻求一种平衡,这可能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来源;影响力最大的科学大多建立在传统知识的不同寻常的结合之上,这类论文极有可能成为被高度引用的作品。但简单地把以前的工作组合成新的组合显然很难创新,尽管团队作者的文章比独立作者更容易将新的组合插入熟悉的知识领域,从而创造出创新成果,因此团队是创造组合创新的重要媒介。

这些您可能会感兴趣

筛选出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些文章,让您更加的了解我们。